
他们首次观测到双W玻色子与光子(WWγ)这一新型的三玻色子联合产生过程。
这一发现极为罕见和关键——
数十亿次“碰撞”才获得250次发现,概率仅为发现“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1/50,最终得以验证标准模型。
相关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并被选为编辑推荐论文。
首次观测到三玻色子联合产生
先简单了解一下,此次成果发现的主角——三种基本粒子。
两种电荷相反的粒子W玻色子W+和W-,以及一种光子γ。

我们知道,宇宙中有四大基本相互作用:引力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每种相互作用都是由某一种媒介粒子传递的,它们被称为玻色子。
在标准模型里,无质量的光子(γ)传播长程的电磁相互作用。
而W玻色子是一种负责传递弱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此前曾被发现并证明,W玻色子是参与核聚变的重要粒子。
但W玻色子的质量很重,约是质子的85倍,实验中通常很难被发现。只有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这样的高能量装置才有可能“撞”出1个。
而要找到像W+W-γ这种形态,更是难上加难。

研究团队在LHC上使用紧凑缪子线圈(CMS)探测器筛选和分析了2016年至2018年期间数十亿次13TeV质子-质子对撞数据,以超过5倍标准偏差的统计置信度,首次观测到了双W玻色子与光子(WWγ)这一新型的三玻色子联合产生过程。

研究团队进一步向《中国科学报》解释,5.6倍标准偏差是与假设不存在三玻色子过程的情况(即空假设)相比,这也意味着数据支持三玻色子过程的存在。
他们进而对希格斯与轻夸克的耦合给出了一批较强的限制性结果。

北大物理李强团队
据北大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官网介绍,此项成果是由李强课题组在CMS国际合作组提出并领导。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安莹(现为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中心DESY博士后)担当分析负责人。
一直以来,精确测量多玻色子特别是三玻色子联合产生过程,是目前高能对撞机物理领域前沿热点之一,可用于探测非阿贝尔相互作用以及检验标准模型。
李强团队自2010年以来,就致力于高能对撞机上的多玻色子物理研究。
2022年,他们全球首次实现了三W玻色子共振态的寻找、并开发了3夸克和4夸克特征喷注的鉴别及校准技术。
此项研究开拓了新物理寻找的新航线。

李强向《中国科学报》表示,高能物理确实处在比较艰难的时期。
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探险,虽然有着未知和挑战,但也有着新发现的可能性。
参考链接:
[1]https://ppnp.pku.edu.cn/info/1020/2145.htm
[2]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806.shtm
“翻车”的美国月球着陆器彻底死亡:已经彻底失联,任务终结
我国千兆城市数量已突破200个,形成覆盖超过5亿户家庭的千兆网络服务能力
国产大飞机C919的第三条固定航线将于明日开通,每天往返两班
网传华为有可能将联手大疆进军单反相机市场,搭载海思芯片
中国计划2030年前后去火星挖土:对探测器智能化要求相当苛刻,我国已经具备技术基础
清华大学团队实现高位截瘫患者脑控光标,脑机接口领域迎来又一个突破性进展
星河动力顺利完成智神星一号液体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试验
日本研发出新型“纳米球”涂料:具有非常大且有效的散射而可以反射光,且可减轻涂料重量
中国江西全球首次发现新矿物铈钽易解石:高端电容、航空航天材料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