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介绍,国际月球科研站将按2个阶段分步实施:
第一步是基本型建设阶段,2035年前,以月球南极为核心,建成功能基本齐备、要素基本配套的综合科学设施。
第二步是拓展型建设阶段,2045年前,以月球轨道站为枢纽,建成功能完善、相当规模、稳定运行的设备设施。

吴伟仁表示,月球是一个起点,国际月球科研站就为以后人类走向更远深空提供一个长时间科研研究,长时间能够在上面进行工作、生活。
为以后奔向火星,奔向更远的深空做技术储备和物资、智力上的储备。

据此前公布的我国深空探测任务后续规划,我国将在2022-2030年持续对月球和火星进行探测。具体如下:
探月工程:
嫦娥六号(2025年前后发射):实施月球极区着陆并采样返回验证月基导引高精度着陆技术。
嫦娥七号(2026年前后发射):对月球极区的地形地貌,物质成分,空间环境进行综合探测。
嫦娥八号(2030年前发射):开展关键技术月面实验完成科研站指挥中枢技术验证,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深空探测:
天问二号(2025年前后发射):完成近地小行星伴飞、附着、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绕飞,并为小行星起源及演化等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和样品。
天问三号(2030年前后发射):火星取样返回,开展火星着陆区形貌和物质成分、火星形成演化研究。
天问四号(2030年前后发射) :具备实现木星系环绕和天王星到达的能力,为深化对木星系和行星际的相关科学研究提供科学探测数据。
通信护航者“深圳星”:世界上首颗为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定制的高通量卫星
大型黑洞首次出现在地球“家门口”:距离仅有2000光年,质量相当于33个太阳
NASA准备发射太阳帆卫星:整体为菱形形状,代销相当于半个网球场
东京电力重启日本最大核电站:由7座反应堆组成,总装机容量约为8212兆瓦
四维高景三号01星成功发射,我国首颗兼备130公里以上超大幅宽
国家天文台人工智能工作组发布新一代“星语3.0”,基于阿里云通义千问开源模型打造
世界最快高铁CR450年内下线:将原有运营速度由350公里/小时提升至400公里
鹊桥二号任务圆满成功!我国探月关键
曝小米汽车工厂日产能不足300辆,无法满足巨大的订单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