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其实这是一个社会普遍现象。在一段合作关系中(夫妻、朋友、事业伙伴),参与各方自评的“贡献占比”加起来的总和,几乎都会超过 100%,而且参与方越多,超得就越多。这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夸大贡献”(over-claiming credit)。
“夸大贡献”现象为什么会存在?
第一,可能是因为“自我中心倾向”。心理学上所说的“自我中心”倒不是“自私自利”的意思,而是说我们会更加关注自己的一切。因为人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会将注意力优先分配给与自己相关的信息。
这就导致我们在总结和回忆贡献的时候,对于关乎自己的事情能够完整地描绘和复述,也能够将自己的付出条分缕析、细节详尽地整理出来,而对于别人的贡献,我们却容易一笔带过,甚至会忽视。
比如,一个父亲可能在总结自己做的家务时,会认为他买菜、洗菜、切菜、炒菜;给孩子喂饭、洗澡、接送、读绘本、陪玩……而他的伴侣做的家务是:卫生清洁。
而对应的,母亲总结她做的家务是:扫地、擦桌、物品归位、日用品采购、换床单被套、家装布置……而她的伴侣做的家务是:带孩子、做饭。

第二,可能是因为“自我服务的偏差(self-serving bias)”的影响。出于保护自尊、追求自我价值认同等原因,我们往往会对一件事情的成功进行更多地“自利归因”(我的努力、我的角色非常重要),甚至他人的成就也是建立在“我”的付出基础之上。
这种自利归因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提升自尊,从而缓解焦虑感和挫败感,但也容易导致成员在团队合作项目中高估和夸大自己的贡献,低估和忽略他人的参与,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而现实中因为“功劳大小”争论而导致朋友绝交、夫妻成仇、师徒反目的例子也数不胜数。
这也是很多“过来人”强调,夫妻、亲人、好友之间千万不要合伙做生意的原因。因为自我“夸大贡献”的效应实在是太过普遍,合伙的结局往往都是从亲密无间走向友尽。
如何应对“夸大贡献”让团队关系更长久?
但是,在团队合作中“夸大贡献”这件事,真的无解吗?实际上也并不是。做到以下几点,容易让团队关系更长久。
一、在评估自己的贡献之前,先评估对方的贡献。将注意力从自身上分出去一些,到对方身上。以家务为例,可以互相梳理一下对方所做的家务细节,并且评估呈现出来的结果,感觉到对方的辛苦和不易。
二、组合中角色分工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不容易分道扬镳。形成这个“不可替代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能力、品行、双方的信任度等等。很多成功的合作中,参与双方往往具备互补的才能(比如一个管技术、一个管销售;一个做内容,一个做营销;一个忙赚钱,一个忙理财……)和值得相互信赖的品格(这个角色换别人可能也可以做,但我信你),缺一不可。
三、将任务划分为“承包制”,并进行预期管理。还是以家务为例,夫妻双方可以将生活中的家务划分为一个个小型项目,然后根据各自的能力和兴趣来领取任务,实施“项目承包制”。
一旦某人承包了某项任务,另一个人协助更好,但对方如果完全置身事外,也不会感到失望和生气,因为在预期中这个项目是由一个人承包的,另一个人有另一个人承包的项目要管。
“蒜你狠”的剧情在印度正在上映,街头售卖由水泥制成的假大蒜情况不断发生
上海浦东和江苏昆山的低空载客直升机航线开通运行,国内首条跨省定点低空载客运输航线
立秋以后还可能会出现短期回热天气,通常被称之为“秋老虎”
中秋国庆放假通知来了:两个假期都要调休
中国香港首艘碳纤维混合动力高速客船交付:松承载500名乘客,穿梭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碧波之上
渝昆高铁云南段贯通首座超5公里隧道:全长5260米,单洞双线,穿越多种复杂地质
中国选手潘展乐以创世界纪录的46秒40夺得冠军,成为第一位在该奥运项目中摘金的中国人
2035年北京PM2.5降到25微克/立方米:美丽河湖基本建成,生态系统格局更加稳定
中国00后射击选手夺巴黎奥运首金!一汽红旗送出EH7车辆
谈到中国,他连说三个“很麻烦”
海南全岛“封关运作”!是啥意思?
特朗普将被起诉,创美国历史
京港地铁16号线二里沟站开通 可与6号线换乘
北京亮马河今年首航 以河道复兴带动城市更新
全国政协委员张志勇:建议严查超前学习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