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网首页 |资讯 |财经 |娱乐 |汽车 |时尚 |房产 |健康 |数码 |社会 |图片 |消费 |大盘 |互联网金融 |新车 |试驾 |化妆品 |奢侈品 |二手房 |两性 |曝光台

重磅!国家又给合肥派重要任务了!可以呼风唤雨、风光无限,实在太牛了!

发布时间:2017-03-02 12:35:35  来源:互联网 游览:

熟悉的小伙伴都知道

晨小妹总喜欢说天气

为啥?

因为合肥的天气任性啊~

\

四季模式随机切换

它想几度就几度

\

天气这个磨人的小妖精

真的没办法征服吗?

 

NO!!!

刚刚新鲜出炉的重磅消息

可能会让天气君颤抖……

↓↓↓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印发《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将安徽省合肥市、淮北市等28个地区作为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

那么

到底什么是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呢?

\

\

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

是指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能够有效应对暴雨、雷电、强风、雾霾、高温、干旱、尘沙、霜冻、积雪、冰雹等恶劣气候,保障城市生命线系统正常运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生态安全相对可靠的城市。

\

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

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1

住进“被动房”

享受适宜的微气候

 

什么是被动房?通过采用高效高性能的外墙保温系统和门窗,提高房子的气密性,鼓励屋顶花园、垂直绿化等方式增强集水、隔热性能,这样就算遇到高温热浪、低温冰雪极端天气,室内环境质量依然会很舒适。

“做顿饭的热量都能被保存下来,然后再用以家中取暖,合肥已经在逐步尝鲜。”建筑领域的专家指出。

\

感觉比空调舒适多了

能省下不少电费呢

\

根据试点方案,合肥还将优化建筑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和利用景观、生态绿化等措施,增强自然通风和日照,减少热岛效应,避免冷风对建筑的影响。采用节能型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加强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推广。

2

空中云水

或可用来降温除霾

 

在大气中,其实存在很多液态水和固态水,总称空中云水,靠人工科技干预可以直接开发利用为水资源,尤其是高温、雾霾天气下用来降温和除霾更有用武之地。

\

今后,合肥将持续增强城市供水能力,加快推进淠史杭区引水工程、引江济淮工程(巢湖—瓦埠湖段)、龙河口饮水工程、驷马山引江工程建设,引大别山、长江等区域优质水源入肥。最终,形成利用“两湖(巢湖、瓦埠湖)、三库(董铺、大房郢、众兴)、四渠(淠河总干渠、龙河口通道、驷马山引江、引江济淮)”的水源格局。

按照“优水生活、湖水生产、江水补源,分类供水”的原则进行水源配置。

 

3

新建调蓄池

能装下361个游泳池的雨水

 

\

面对近年来不断增强的夏季暴雨,全市计划新建调蓄设施48座,足足可容纳361个标准游泳池的雨水,从容化解大自然带来的水患风险。

合肥将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维持和恢复城市绿地与水体的吸水、渗水、净水能力。除了大面积建设森林绿地,最大限度恢复城市土地自然生态肌理外,减轻城市排水管网的压力,在河流下游和城郊接合部还要打造更多湿地。

\

先期在少荃湖、南艳湖、塘西河、南淝河等区域,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同时,建立和完善城市排水防涝和集群区域防洪减灾工程布局,确保排水通畅。

\

发生50年一遇的暴雨也不怕

到2020年,发生50年一遇暴雨时,24小时内城市不发生内涝灾害,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保证道路中单向至少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cm;发生超过防治标准的降雨时,不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4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将更快送达公众

 

\

合肥将重点加强下穿桥、低洼易涝处的降雨量监测,提升城市积涝监测能力;加强高速公路、省道团雾观测,提升交通气象观测水平;加强巢湖风浪监测,开展湖面浪高预报预警,提升巢湖防汛抗洪抢险气象保障能力。

健全公众预警防护体系,遇突发事件时对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进行一键式自动推送。增加小区广播、电视频道插播、信息反馈评估等功能模块,解决预警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问题。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防灾减灾的政策措施,建立自然灾害救援救助征用补偿机制,提高全社会综合防御灾害能力。

\

气象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

到2020年,合肥将在全国提前、全省率先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晴雨气象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主要灾害性天气预警时间提前1小时以上,短时临近预报时间分辨率达1小时、空间分辨率精细化到乡镇,气象服务社会满意度保持在86%以上。

5

打造“城乡绿廊”

环巢湖将添次环路绿道

 

合肥将实施生态空间优化行动,对环巢湖生态示范区、江淮分水岭脊线、水源地保护区、新桥机场周边、高速公路沿线等城市生态具有决定性影响区域,开展植树造林,提升完善城市森林圈水平,打造林带穿境、纵横交错、层次多样的“城乡绿廊”。

\

比如提升完善环城公园绿带、高压走廊绿带城、森林长廊为骨架的城区森林圈;以绕城高速为连接线,全面贯通大蜀山森林公园、滨湖森林公园、城市饮用水源涵养林等城郊森林圈;重点建设120km合铜路、103km滁河干渠、合巢芜高速、引江济淮合肥段沿线长廊林带。

\

重点做好二十埠河、十五里河(祁门路以北)、徐河、南淝河堤岸、包河大道、方兴大道等水系道路绿化。加快建设慢行绿道、绿荫车场、屋顶绿化、景观阳台等多元绿色空间。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以二环内老城区园林绿化水平提升为重点,着力解决老城区绿量不足、绿地不均衡等问题。

在已建成的环巢湖大道绿道基础上,继续实施环巢湖次环路绿道建设,全力打造便民、亲民的绿

色慢行系统。

市区新增绿化面积156公顷

到2020年,建设郊野绿道1000km、城市绿道800km、社区绿道500km,市区新增公园面积156公顷。

再说白一点

成为试点城市后,通过系列工程的推进

给老百姓带来实惠

减少热岛效应

让合肥的夏天不是那么热

暴雨情况下,城市减少内涝

从而打造一个更加宜居的城市

32.8K
猜您喜欢
热点图片/ Hot picture
排行搒/ The total ranking
热点推荐/ Hot recommendation
  • Copyright © 2012-2023 www.k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快讯网 冀ICP备08108040号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1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