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网首页 |资讯 |财经 |娱乐 |汽车 |时尚 |房产 |健康 |数码 |社会 |图片 |消费 |大盘 |互联网金融 |新车 |试驾 |化妆品 |奢侈品 |二手房 |两性 |曝光台

政协委员:海南有136处水下遗址全国居首 但盗毁严重

发布时间:2017-03-01 16:07:27  来源:互联网 游览:

原标题:加大水下文物保护传承弘扬蓝色文明

本报记者 金昌波

再过两天,又到了连介德一年中的重要日子:参加全国两会。“作为住琼全国政协委员,我会一如既往地为海南发声。”连介德向记者透露,今年将提交3份提案,目前提案撰写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

连介德是台盟海南省委主委。他说,今年自己比较关注的话题之一是水下文物保护。据海南省文体厅的统计,海南省目前共有136处水下文物遗址,居全国之首。但连介德了解到,因为种种原因,文物被盗毁情况严重。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与保障国家海洋权益息息相关,加强水下文物保护刻不容缓。”连介德告诉记者,考古人员在浪花礁发现许多带有人工痕迹的深坑,这是盗捞者留下的,对水下遗址造成致命性毁坏。“而且,由于管理经费缺乏,协调机制差,管理实力难以到达,许多地理位置偏远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实际上处于一种‘真空状态’”。

连介德同时指出,执法力度不足也给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带来挑战。文物执法主体是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文物部门缺乏海上执法能力,没有必备的船只和设备,只能联合边防、渔政等海上力量。“这种‘多头’管理分散了文物保护的力量,同时削弱了对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如何保护我国水下文化遗产?在连介德看来,首先要摸清基础信息,探明和掌握环境条件和基本特点,建立档案馆和数据库。“建立水下文化遗产数据库系统是文物调查、考古研究、保护管理、社会利用的必要手段,不仅满足学术研究、社会利用的需求,更能满足现场防盗监控需求。”

“我请教了很多专家,对于水下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方式是原址保护。”连介德说,例如,可以借鉴欧美的“沉船公园”和“海底墓园”做法,在环境条件适宜的地方建立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区。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水下博物馆等方式,加强水下文化遗产的原址保护,加快建设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包括南海博物馆、西沙水下文化遗址公园的建设,依据考古发现及历史记载恢复遗址原貌,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同时开展保护利用,逼真再现当时岛上先民的生活生产场景,并通过博物馆展览、出版物、网络、传媒、社区专题活动、体验潜水等多种方式,提供公共教育与欣赏机会,让水下文化遗产成为各个群体的共同记忆,并作为蓝色文明的一部分进一步弘扬和传承。”连介德说。

(本报海口2月28日讯)

32.8K
猜您喜欢
热点图片/ Hot picture
排行搒/ The total ranking
热点推荐/ Hot recommendation
  • Copyright © 2012-2023 www.k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快讯网 冀ICP备08108040号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1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