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网首页 |资讯 |财经 |娱乐 |汽车 |时尚 |房产 |健康 |数码 |社会 |图片 |消费 |大盘 |互联网金融 |新车 |试驾 |化妆品 |奢侈品 |二手房 |两性 |曝光台

鲁甸村民震后3个月仍住帐篷中

发布时间:2014-11-09 01:02:13  来源:互联网 游览:
  短片二:伤与痕

  【王仕福站在废墟上讲述从前的家】 5

  王仕福:以前从这里到这里一直过来是四间大房子,这边下去两间,这边下去两间…

  解说:59岁的王仕福依然清晰地记得自家房子的每一个细节,地震前,这八间土坯房是他的心血和骄傲。现在,房子的废墟上搭起了帐篷,一家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3个月。

  王仕福的儿子 王月飞:晚上有点冷,但是对我们年轻的来说都不怎么冷,对老年人、孩子,还有这些伤残的人就是一个考验,相当大的一个考验。刚才你们也看到了,它这个账篷里面,尽管是不下雨,每天早上起来,然后它上面都是湿漉漉的露水。

  解说:王仕福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来了,地震中他大腿肱骨粉碎性骨折,被送往四川宜宾治疗,直到10月15日才回到鲁甸。他的大腿里被打上了钢板,要靠拐杖才能行走,这次回安置点,一是为了看看家里的情况,二是希望为今后的生活做个打算。

  王古月康复治疗师:他这个腿大概是55公分,你们这个凳子量一下,最少要做到60公分才可以(那可以重新做一个)还有马桶,马桶我们刚才量了一下,也至少要60公分才可以

  福幼基金会董事周建国:你以后要是建房子的话,就必须跟工匠说,因为我父亲有伤,所以门不能小于80公分,90公分都没关系,但不能小于80公分,还有插座,不能低于90公分

  解说:因为腿部残疾,王仕福未来房屋里的很多细节,都需要重新设计规划,包括无障碍设施、特殊定制的家具等等,这显然超出了这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承受能力。而眼下安置帐篷的条件,更是无法达到让他独立生活的标准。

  周建国:因为你一场地震后,原来村里没有残疾人,现在突然多了好几个,那道路呢,那道路就要有一些改变,否则这位伤员出不了门,他没法和那个村民、朋友去交往,那你道路就要变更。还有当他致残了之后,或者功能受限了以后,他以前要自己能够独立 成的生产活动一定有问题,谁来帮助他

  解说:震后三个月,地震重伤员陆续从昆明、宜宾等地返回鲁甸,像王仕福一样,他们面临的最直观的问题,就是如何作为一名伤残者,适应震后的日子。地震给他们留下了一眼可见的伤痕,直接影响了他们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是更长时间的生活。

  周建国:一个伤员的手臂抬这么高,和抬这么高,和抬这么高,这么高,和从事生产劳动和从事家务活动是 全不同的。地震伤员最终是让你的功能恢复,所以只有康复能做到这一点至少减少残疾是能做到的,更多的伤员可以最大限度的去恢复功能。

  解说:目前看来,王仕福最适合的地方依然是医院,那里的设施和人员都更有利于他的生活,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与此同时,另一队志愿者也在安置点中寻找,他们希望把一位伤员带回医院,继续康复训练。

  王峥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医师:我记得这个病人在第一次去医院复诊的时候,她一直站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犹豫来犹豫去,转了半天才进来因为她的右臂是截肢的,左膝关节活动受限,这样的病人是必须要进行康复治疗的,因为最简单的她上厕所都蹲不下去,生活自理都很困难

  解说:廖关会是龙头山镇龙泉村左家湾社的村民,小时候因病手臂截肢,地震中又被砸伤了腿,考虑到她恢复腿部功能的可能性很大,医生和志愿者都希望她住院治疗,以减轻日后的家庭负担。

  王峥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医师:做 检查之后,我就建议她住院治疗,但是她很犹豫,看着我也不吭气,也不说话,因为家里现在就她一个人,她的老公也是地震伤,手术还没有回来,一个16岁的孩子现在在震区的板房校区住校上初一,她现在这种情况最担心的就是家里有一头牛,那头牛在地震的时候打折了腿需要人照顾,同时家里的花椒地还没有收

  解说:医生们没有想到,一头3000多元的牛,会成为拒绝住院进行康复治疗的理由,但对廖关会来说,家里仅存的牲口是未来生活的最大指望,她不能撒手不管;另一方面,她也担心康复的费用问题。尽管医生一再解释治疗是免费的,但廖关会还是选择了离开。

  周建国:伤员的康复治疗期和房屋重建,以及家庭生计是叠加在一起的,我们不能强迫他必须来,其实我们只能做宣传让他来我认为要在一段时间内去组织村里的其他人帮助他喂猪,帮助他放牛,帮助他去摘花椒,我想外来机构可以付出这个报酬,但是这个报酬不是一个商业价格,而是你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我们给你一些补偿,这样就能解决这三个叠加同时进行。

  解说:廖关会的丈夫已经从昆明回到家中,治疗师检查了夫妻俩的伤势,认为廖关会可以恢复80%的功能,而她的丈夫只能达到20%,因此建议廖关会马上住院治疗,费用全免。

  (从这边就可以下去,绕一下)那我陪你走过去

  解说:最终,廖关会还是拒绝了医生的提议,治疗师只好现场教给她几个简单动作,希望她能坚持练习。

  王峥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医师: 我们就想通过这次调查能让更多的人去知道,其实是在社区里面,或者说在地震伤员的家里就像这样一样,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地方。

  解说:安排好了家里的事情,王仕福回到了鲁甸县人民医院。在这个今年10月1日刚刚成立的新科室中,他和20多地震伤残人员一起,每天进行康复训练。王仕福有些忧虑,一年后他要拆除钢板,一万多元的手术费从哪里筹措?当治疗师们陆续撤走后,他的生活还能得到保障吗?

  鲁甸县人民医院 刘世友 副院长:康复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我们几次下乡,几次下到病人家回访之后,我是有一种感受,就是院内治疗毕竟是一小部分,大部分伤员,因为种种情况,他家里面还要生活,所以有些病人就不愿意到我们医院,他大部分是要在家里面康复我们的康复治疗,应该是转入社区,康复服务,包括我们专家也好,我们鲁甸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好,是 成不了这个工作的,这就需要社会为这个赞助,还要政府的大力号召和支持

  主持人:

  说句实话,对于当下整个中国来说,受伤之后的身体康复,依然是一个薄弱环节。虽然医生们在提醒,灾难在发出警告,可是治疗手术依然被重视,康复被轻视,依然是亟待改变的现实。否则手术是做了,可康复跟不上,之后的生活质量还是会大受影响,也将让社会、家庭付出巨大的代价和成本。但愿在这方面,鲁甸能补上短板,不留太多遗憾。毕竟有好康复,将来他们才能更好的生活自理,而不是依赖他人。就像目前,地震后,好多志愿者都来了,可是三个月后,他们也要离开,要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短片三:

  现场:我应该今天下午回昭通。#我离开这事你能接受吗?不能。

  解说:重庆志愿者郭亚在鲁甸县人民医院做康复治疗师已经快三个月了,今天就要结束这里的工作离开了。虽然她希望自己能“轻轻”的走不要影响到康复患者的心情,但是走之前她还是专门来到病房和小患者王维友进行了告别。

  同期:郭亚 合力社区康复治疗师:其实有时候我还比较担心,##我走了之后,对他有什么影响。

  解说:今年十二岁的王维友是郭亚在鲁甸三十个病人中的一个。但是由于父母忙于打工,往往几天才能来看他一次。对于这个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郭亚和其他几位志愿者给予了更多的关照。

  同期:郭亚 合力社区康复治疗师:我们一上班就跟着我们去治疗室,就是跟小尾巴一样跟着我们##然后我们下班之后,他有时候经常会坐在我们的楼下,就是我们会经常发现他在楼下,我们会下来打羽毛球,带他出去,就是跟他一起,做一些互动。

  解说:三个月来,王维友和志愿者们朝夕相处。听说郭亚要走了,前一天晚上王维友送去了他画的画。

  同期:郭亚 合力社区康复治疗师:他喜欢画风景画,画了一颗树,画了一个草原,一条小河。##就是当时我看着这个的时候,我就在想,他是怀着一个什么样的心情给我写这个的。

  解说:作为一名志愿者,一般的服务的周期是三个月。虽然离别是不可避免的,但郭亚不愿意自己的离开对孩子原本脆弱的心灵再次受伤。

  现场:好好锻炼,走路姿势好看一点的话,到哪里都吃香懂了吧

  现场:一 二 三 茄子

  现场:活力蓝帐篷志愿者:回去也可以休息休息,我已经来了三个月了,太累了太累了

  解说:这样的告别场面,最近一段时间频繁在鲁甸出现。因为从八月三号发生地震已经三个月过去了,不仅是很多一直坚守在这里志愿者到了要离开的时间,也因为从发生地震,到进入重建期所需要的志愿者类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贺莹:活力蓝帐篷志愿者:从我个人来讲,如果是到重建阶段,我们这批前期以陪伴为主要目的的就要换掉了。因为我们调研发现他们现在最关注的还是建筑问题,第二个是生计问题。因为灾难给他们带来生计影响非常大。##下阶段志愿者种类应该多一些专业性人才进来

  解说:一直和乡亲们生活在安置点的志愿者说,进入恢复重建以后,对于农民们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房屋和生计。只有他们的这些问题解决了,儿童、环境等问题才有可能真正得到改善。

  同期:贺永强 和公益创始人 如说盖房子,没有这个技术能力,对抗震级别没有认识,包括对减防灾这样一些认识,也都处在一种非常粗浅,甚至没有认识这样一个状态,但是目前灾区里这块的社会服务力量是非常薄弱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专门的组织在做这样的事情,

  现场:你现在收入主要是什么?收入没什么收入, 你还有地吗?地种不动了,我十几年没种地了,种不动了。##你一天你想象,你满意能赚多少钱?一天有个十块,二十块就好了。

  解说:在火德红乡安置点几位正在竹编的老人引起了贺永强的注意。七十多岁的老人地早已经种不了,除了国家给的一点养老金外已经没有任何收入。现在房子倒了,原本负担就很重的孩子家根本拿不出钱来进行重建。而像他们这样的情况在村子里还有很多。

  现场:我们准备把你编得筐卖出去,给你们创造点收益。##一个想法是让你这手艺创造点效益,赚点钱,另外还有一个,你要把这个手艺教给年轻人。

  解说:这几位老人从十几岁就会竹编,但也就是自己编来用,很少拿来换钱。但就是老人家的这随手一编让贺永强看到了可以帮助他们生计的方法。

  现场:贺永强 和公益创始人:你放心,你就编吧,编 小李来收,收 拿去卖,一定保证比你想得二十块钱要多

  解说:作为外来的公益组织,贺永强知道自己迟早都是要离开这里的,他只能孵化支持他们发展,而今后还要靠当地人。帮这几位老人卖竹篮的任务,贺永强就交给鲁甸本地的志愿者。

  同期:贺永强 和公益创始人:灾后重建的工作,最重要是本地人来 成,外地人是一个催化剂的角色##下一步我们志愿者队伍要撤出,这个时候这种需求怎么来去实现,满足这种需求,所以我们就要探索志愿者的本地化

  现场:有一批物资要过来,来百姓过冬物资,现在不是天气冷了嘛,一千套棉衣,700套棉被,到时我们一起调动志愿者发下去。

  解说:今年25岁的鲁甸小伙阮俊东原本是一个生意人,年纪不大却已经在生意场上已经摸爬滚打了将近9年。鲁甸地震发生后,他就积极投入救灾。从一开始的帮着抬人,联系物资越做越深入,发现需要做的事情越多。

  同期:阮俊东 鲁甸泉心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创始人 外来的组织是很有经验的,我们可以跟他们学习很多东西,但是他们要走,要走我们要扎根在这儿,把学到的东西延续下去,也需要我们本地人更多的志愿者参与进来

  同期:贺永强 和公益创始人:只有本地人才能了解本地人的需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的服务代替不了他们社区自发的参与,把他们培养出来,培训出来,使他们具备这种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自我服务比外人来服务成效要好的多。

  解说:就在鲁甸地震三个月后,阮俊东申请成立了鲁甸第一个公益组织鲁甸泉心青少年社会事务所服务中心。作为本地第一家公益组织将可以对接外部的一些应届资源。

  同期:贺永强 和公益创始人:本地产生了这样的组织,他可以对接外部的一些应急资源,我们走了以后还可以找到地方上执行的合作伙伴,所以我们也在不断的跟他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使他趋于专业,来去弥补他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解说:从汶川地震开始,大家就就达成了共识,只有公益项目能够持续的进行下去,才能让更多的灾区百姓受益。因此,在鲁甸很多公益组织都侧重于培养本土的志愿者组织,和培养当地的人才。在鲁甸县人民医院康复科从无到有,来自四川绵竹市人民医院的康复科主任赵正恩,也正带队把他们这些年积累的丰富经验传授给本地的医生。

  同期:刘世友 鲁甸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我们康复科,现在在这个专家的帮助下,我们对肢体的康复,对地震伤员的康复,我们本院医生,我们技术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基础

  同期:鲁甸泉心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志愿者:我们离家近,我们能够长期扎根到这个地方,这是最关键的##公益这块只能靠本地的,毕竟只能靠本土化,不可能长期扎根那个地方,##毕竟你只能待一段时间,你要把这个影响传播开来,让很多人来参与这件事情,让他长期待在这个地方来做这件事情,你虽然不能继续这个梦想,让本地人继续你的梦想。

  主持人:

  现如今,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但这种发达,也往往会使头条快速的更迭。这个头条还没热,新的头条就来了。人们的关注度总是快速变化,就像三个月前的鲁甸地震的时候,媒体、公众高度关注。而三个月过后,三个月前的这一场地震,已经遥远地像历史一样。但越是这样,越该有些不变的东西。三个月前,从新闻来说像历史,可对于鲁甸的百姓来说挑战却才刚刚开始不久。目前他们依然住在帐篷里,离真正的家还远。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32.8K
猜您喜欢
热点图片/ Hot picture
排行搒/ The total ranking
热点推荐/ Hot recommendation
  • Copyright © 2012-2023 www.k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快讯网 冀ICP备08108040号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1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客服QQ:676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