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
在京高校 至少22所建有逸夫楼
在北京大学东门内有栋白色的教学楼,北京晨报记者看到外墙有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逸夫苑”,相邻的另一栋楼写着“逸夫二楼”。路过的北大学子称,虽叫“逸夫苑”,仍习惯称为“逸夫楼”,现在里面是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记者询问名称的由来,对方惊讶地表示,“你不知道吗?这是邵逸夫捐的,从外表看应该有年头了吧,具体哪年盖的真不清楚。”
晨报记者又来到逸夫二楼,有两位男同学正在一层看告示牌,他们自称是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大一的学生,逸夫二楼也是用捐赠人邵逸夫名字命名的。至于是否会在近期举行悼念活动,对方叹了口气表示不太清楚,正忙着复习期末考试。
北大教育基金会一位老师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北大理科楼群是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建筑群,当时,很多香港、台湾的社会热心友好人士出资捐助了楼群的建设。其中,邵逸夫先生先后捐资4200万元支持这项工程。“理科楼群的建成,缓解了北京大学教学科研用房紧张的状况,改善了师生的工作学习环境。”这位老师说,为感谢邵逸夫,北大将大楼命名为“逸夫一楼”和“逸夫二楼”,也就是现在的“逸夫苑”。
在中国地质大学东门,也有一栋逸夫实验楼,门外还挂着中国地质大学科学研究院和博物馆的牌子,这栋宏伟的大楼共13层,地下1层地上12层。介绍大楼时,楼内执勤保安都知道是邵逸夫捐赠的,算校园里比较新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