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号,她参加活动时提了“产能过剩”5次。4月6号,她在声明中又提了3次。为什么要一直提“产能过剩”呢?耶伦解释说:中国的产能大大超过了中国国内的需求,也超过了全球市场的承受能力。产能过剩可能导致大量低价出口,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和工人造成伤害。
对此,彭博社评论说,耶伦作为一个杰出的经济学家,其言论违背了200多年来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比较优势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如果一国能够以更低成本生产某种产品,其他国家不应设置关税壁垒,而是应该进口这个产品,同时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这一理论,耶伦应该非常熟悉。4月3号,《华尔街日报》引用耶伦的话说:“像我这样的人,从小就有个观念,如果别人送你便宜商品,你应该写封感谢信。这就是标准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但耶伦话锋一转又说道,“我再也不会说‘发一封感谢信’了。”
是什么改变了耶伦呢?我想,是因为国家间的角色变了。
在满足国内需求后,过剩的产品自然会去寻找其他市场。这对西方国家来说,是一种常规操作。
微软和苹果主导全球的操作系统,英伟达则是世界芯片霸主。美国五分之一的农产品销往中国。德国去年生产的汽车,75%都销往海外。
那我们能不能说,这么多年来,美西方一直是产能过剩呢?
此外我还想追问一下,美国的军工企业,又是不是“产能过剩”?各种核武器,常规武器,多到能毁灭地球,要那么多干吗?也是“产能过剩”吧?
再换个角度来讲,过去我们出口便宜纺织品、小商品的时候,怎么不说我们产能过剩呢?我们用“8亿衬衫换1架飞机”的时候,怎么不说产能过剩呢?
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今天出口的商品不一样了。
耶伦口中的“产能过剩”,主要是指电动车、光伏和新能源这三大产业。中国制造的崛起,威胁到了他们在先进制造领域的主导地位。或者说,在某些美国人眼里,中国最好一直“专攻”低端货。
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去年,中国的电动车、锂电池、光伏产品这“新三样”的出口增长近30%。未来我们还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就是我们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巧了!美国要我们削减的产能,正好是我们要大力发展的。
而且,从全球层面来看,目前的优质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不足。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可以帮助其他国家实现减碳目标、加快绿色转型。
至于说中国大量低价出口,更是一个伪命题。合理的价格是由市场充分竞争形成的。中国制造日益升级,靠的是科技实力和过硬品质,而不是靠什么低价倾销或者产业保护。
相反,“产能过剩”的说辞,恐怕倒是美国为了出台更多贸易保护政策找的借口。
比如说,中国电动车进美国,需要被征收27.5%的高关税,而美国商务部还在发起调查,计划进一步阻碍中国电动车的进口。美方的调查结果,大约在四月底出炉。我们不妨到时候看看,报告里会不会用上“产能过剩”这个词儿。
最后呢,回到我们开头提到的彭博社的那篇评论,这文章写得很有意思。
它说,想象一下,一家中企宣布要建造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车电池工厂。
这家工厂投资50亿美元,未来12月生产的电池量,计划超过去年全球的产量。这个工厂打算雇佣6500人,并把成本降低30%,打败一切竞争对手。
这计划听起来像不像“产能过剩”?这么咄咄逼人,美国是不是要吓坏了?
不过,好在宣布这个计划的,是2015年的马斯克,他在内华达州建了这个超级工厂。对此,美国人很振奋。
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美西方恐怕还要大谈特谈“产能过剩”,但这不过是“中国威胁论”的另一个“新说辞”罢了。
埃及前外长:人类拥有一个共同的未来,这个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美国海军共五艘舰船建造进度缓慢,分别延后一至三年
巴黎奥运会的田径赛场将出现史无前例的紫色跑道,比往届奥运会的跑道更环保
美国东海岸地区发生4.8级地震,宾夕法尼亚州、新泽西州、纽约州、康涅狄格州等多地均有震感
印度预计首条高铁最快2026年前后开通:将在508公里的路程上以时速320公里运行,沿途设有12个车站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图尔克:一些国家强调所谓“脱钩”和“去风险”,正导致世界失去来之不易的经济全球化红利
树立中美正确战略认知,减少战略误判的思路和努力
希腊议会就反对党针对政府发起的不信任案进行投票表决
乌克兰称俄罗斯对乌能源基础设施发动大规模打击,动用39枚各型导弹和60架攻击型无人机
屋漏偏逢连夜雨!乌克兰宣布对欧“断电”,欧洲能源危机或加剧
基辅轰鸣声持续不断!俄乌局势最新情况汇总
普京:美国内部建立起了一个“谎言帝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