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网首页 |资讯 |财经 |娱乐 |汽车 |时尚 |房产 |健康 |数码 |社会 |图片 |消费 |大盘 |互联网金融 |新车 |试驾 |化妆品 |奢侈品 |二手房 |两性 |曝光台

民间自制的汽车对撞视频,引起轩然大波

发布时间:2024-08-16 18:07:32  来源:快科技 游览:
  8月16日,民间自制的汽车对撞视频,引起轩然大波。

车主自测小米对撞极氪:SU7车门打不开、紧急呼叫失灵!小米回应

  一方是自带流量网红爆款小米SU7。

  另一方,偏偏就是明里暗里都跟SU7较劲的极氪007。

  偏偏小米这一撞,出了问题。

  “小电瓶坏了”、“小米车门打不开”、“小米紧急呼叫失灵”…

  极氪没说话,小米集团的回应来了。

  什么样的实验

  实验来自汽车博主原来是翔翔啊,账号更新主阵地在B站,8月13号发布了“当小米SU7撞上一辆极氪007。。。”的视频。

  播放量已经150万,这会更是冲上了B站全站排行榜35名——当然也有视频本身引起巨大争议的因素。

  不过和之前常见碰撞测试不同,UP主在视频开头强调大部分三方专业碰撞检测机构,一听是小米SU7的实验,都不敢接…于是这个实验是媒体团队自行设计、操作的。

车主自测小米对撞极氪:SU7车门打不开、紧急呼叫失灵!小米回应

和专业实验室相比,有四点前提条件完全不同:

  1)没拆电池(专业碰撞测试一般会拆下电池,只评估车身)

  2)车辆不靠牵引装置,靠自身动力加速碰撞

  3)没有假人

  4)因为采用电子加速装置,所以拆除了主驾气囊。

  采用正面90%重叠的碰撞,速度60km/h。

  不是严格100%正碰,因为“尽量贴近真实用车情况”。

  结果上看,小米SU7和极氪007车身框架都没问题,保持了乘员舱空间不被入侵变形,难分伯仲,引起争议的点不在这里。

  但问题出在了小电瓶:

  小米SU7在前机舱防火墙前侧安装的低压电瓶,碰撞中电极损坏。

  导致视频中呈现的内容,是SU7碰撞后整车断电,电动门把手失灵,车门打不开,以及“车内紧急呼叫也没有激活”。

  UP主后面还给了电瓶损坏的照片:

车主自测小米对撞极氪:SU7车门打不开、紧急呼叫失灵!小米回应

  引发强烈震动是肯定的,一开始是一边倒质疑小米。

  但很快有网友发现了问题,视频中碰撞的几帧镜头里,小电瓶状态和UP展示的不一样:

车主自测小米对撞极氪:SU7车门打不开、紧急呼叫失灵!小米回应

  本来就是事关网红车型整车安全的敏感话题,现在又有“不严谨”质疑,于是各种揣测、抨击、阴谋论全都出现,把“小米撞极氪”推上风口浪尖。

  很快,小米官方回应就来了。

  小米怎么回应

  小米回应争议问题主要有两点。

  首先是“E-CALL(自动紧急呼叫系统)失效”问题,小米明确说不实

  呼叫中心在碰撞后第一时间呼叫并接通,后台连续呼叫持续5分钟没有收到任何反馈;后对车主登记手机号码共计进行5次回拨,均没有接听。

  这里有网友补充了背景信息,小米除了前机舱的小电瓶,其实在后备箱还有备用电源,所以即使在原始碰撞视频中电瓶损坏,紧急呼叫系统还是能启动。

车主自测小米对撞极氪:SU7车门打不开、紧急呼叫失灵!小米回应

其二,“小电瓶断电”:

  根据国家监控平台数据显示:在碰撞前该车辆数据长时间掉线,存在小电瓶长时间断开的情况;随后,小电瓶再次被接通。在碰撞时,国家监控平台数据缺失,小电瓶已处于断电状态。

  无法确认在此过程中小电瓶再次上电时,是否按照标准锁紧电极,也无法排除因装配不当导致碰撞后小电瓶断电的可能。

  小米还说,之前就已经做过相关的专业测试,完全没发现这样的问题。

  整个“SU7对撞007”的实验,小米认为是设置不严谨、记录不完整、结论不真实。

  并且呼吁“车辆撞击测试,是一项复杂、严谨且异常严肃的测试,应当交由专业机构进行”。

  不过对于“车门打不开”的结果,小米没有否认,也没回应或解释。

  后续

  发酵了一天多,UP主刚刚又上传了澄清并且道歉的视频。

  小米给出的“小电瓶长期断电没数据”的证据,UP解释为因为要安装主驾电子加速装置,所以碰撞前对电极进行过插拔重连。

  后续碰撞导致电极连接断开,“有可能是技师没锁紧”,但现在也无法查证了。

  至于那个电极严重损坏的照片,UP主承认是后期拆卸造成的。

车主自测小米对撞极氪:SU7车门打不开、紧急呼叫失灵!小米回应

  道歉重点在于不严谨的过程给小米造成影响,现在整个碰撞视频也经过重新剪辑上传。

  但UP坚决否认了这个项目接受过任何其他机构背后充值。

  关于这位UP主和小米之间的事情,到这里应该就告一段落了。

  但网友的讨论依然热烈。比如就有人认为,UP主的纰漏、不严谨实锤,但实验本身其实更贴近用户实际状况。

  比如保养维修过程的粗心大意、完全符合实际的带电池碰撞、以及不可能100%碰撞复原实验条件…大热的“小米撞极氪”视频,讨论已经超出事件本身,延伸到了“工程实验是否能代表实际使用”的新维度。

  以及,电动门把手到底有没有必要,又成了被热议的话题。

  你的看法呢?

32.8K
猜您喜欢
热点图片/ Hot picture
排行搒/ The total ranking
热点推荐/ Hot recommendation
  • Copyright © 2012-2024 www.k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快讯网 冀ICP备08108040号 冀公网安备 13108202000311号
    欢迎广大网友来本网站投稿,网站内容来自于互联网或网友提供 邮箱:jU6RR2GMQ1@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