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反映经济韧性潜力和活力,也折射出经济发展趋势轨迹。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万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比9月加快2.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升;1至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9%,比1—9月份加快了0.1个百分点,消费持续恢复提升。
今年以来,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显效,促进汽车、电子产品、家居消费的措施陆续出台,优化消费供给、改善消费条件、优化消费环境,不断稳定和扩大消费。各地根据当地市场特点,发布扩大消费政策措施,开展购物季、消费节活动,加力巩固消费回升势头。以汽车消费为例,10月,限额以上单位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11.4%,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3.5%,占新车销量比重达33.5%。
当前消费市场持续恢复提升,消费升级趋势明显,随着经济总体回升向好,消费者预期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将更为凸显。下一阶段,要继续发挥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压舱石”作用,适应消费变化趋势,提供优质消费供给,持续提振消费信心和意愿,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和活力,不断巩固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基础。
从近期来看,要顺应消费升级态势,持续打造消费热点。今年以来,户外运动、新型电子产品、智能家电等升级类商品消费增长较快,与此同时,线下接触性消费快速恢复,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交通出行等服务消费需求集中释放,1—10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升级类消费、服务消费成为消费领域的亮点。消费结构的积极变化,反映了消费人群结构的变化。比如,中老年消费人群收入稳定,消费能力相对较强,对生活品质要求相对较高,升级类消费能够较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未来也应该提供更多优质升级类商品供给。而当下的年轻消费群体,不单购买商品,更愿意为服务付费。因此面对年轻消费者,更要注重提升服务消费品质,增加产品的额外服务价值。顺应升级趋势、细分消费人群、优化消费供给,才能不断提升消费热度。
从长远来看,要着力增强消费信心,完善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收入和保障是影响消费者预期的关键因素,也是支撑消费的决定性因素。要持续扩大就业,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政策制度,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以收入增长带动消费增长,不断增强扩大消费的内生动力。同时要着眼于制约消费增长的体制机制问题,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健全消费基础设施,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不断提升消费体验。
可以相信,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就业形势不断改善,市场供给稳步提升,促消费政策效应将持续显现,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奠定坚实的基础。
餐饮、住宿、零售等消费物流需求持续回升向好 1-10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78.3万亿元
中消协发布“双11”分析报告:比拼“价格力”是商家营销主旋律 追求“性价比”成为居民消费新趋势
气温陡降,生猪市场也即将进入传统的旺季 猪价同比下跌超四成
滴滴公布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三季度实现总营收514亿元 创历史新高
报告称:中国拥有600万元净资产的“富裕家庭”达518万户
俄气总裁:曾坚称将停止购买俄罗斯天然气的欧盟国家,仍在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
双11最终战才开始 小米就发布了一份史上最强战报 全渠道支付金额破193亿元
“民宿经济”不仅让本地人增收致富 还吸引了外地人来此创业
探寻江津区如何建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主枢纽 当好对外开放排头兵
迪士尼涉嫌财务造假?前会计师向SEC指控公司虚报数十亿美元收入
南昌封存“毒皮蛋”送检 紧急关停30家加工企业
云南普洱茶飞涨至8000元一公斤 有茶农欲购豪车别墅
南昌皮蛋用硫酸铜腌制 当地蛋产量最高占全国15%
花生油批发价三年首降 调价因花生米价格回落
瑞吧矿泉水陷青苔门 超市自有品牌质量问题频出
河南1个景区今年对张姓游客免票 曾对李姓免票



